铁板烧

最近喜欢上了那家铁板烧。在寸土寸金的北京,那家店占据了食街不大的一角。开放式的厨房几乎就是它的全部。一圈细长的大理石柜台,被椅子围得严严实实。人们就此坐下,点菜,颇有一番日式的味道。隔着不高的玻璃,可以看到三个大厨在柜台另一边忙碌。食材触到铁板的「吱」响,伴随时不时的爆裂声,白色的烟汽袅起,混合着诱人的香味,好不热闹。

入冬后,食街上的人更多了。日落后,室外温度急剧下降,这时来热闹的地方吃点热热的东西,再合适不过了。独自点上一份肉,一份菜,一碟满满的炒饭,吃得满面油光,奢侈而满足。推门而出,白天发生的不愉快,或是接下来要加班的怠惰,多少缓解了一些。但每次吃完,衣服上,头发上总会带上一股味道——铁板烧的味道,油烟的味道。

有人不在乎这味道,觉得这是烟火味,是相关料理的灵魂,是生活的气息。在以前,我是很痛恨这种说法的。吃火锅,或是烧烤时,高温食材逸散出的分子,几乎无孔不入,附在衣服上、头发上,就像被泼了一身油。每一回都要努力地洗澡,再将衣服由里至外换一遍,方可除去这种味道。我不能忍受这样的味道,藉而讨厌相关的料理。但近几年,这种想法似乎在慢慢消失,我开始能接受这种味道。尽管还是接受不了烧烤,但这种铁板烧倒是可以,甚至慢慢喜欢上了。

讨厌烟火味,和睡前一定要洗澡一样,这些观念的背后似乎有着奇妙的机理。人们小时候的经历,或是大人的说教,或是自身的负面遭遇,仿佛在主导这些观念。怕小鸡的以前踩死过小鸡,不敢吃鱼的是被鱼刺卡过。但我的这个观念好像是自发产生的,没有听从任何人表达过这样的观点,而是打心底里就讨厌这种味道。

如此根深蒂固的观念,又是如何被改变的呢?大概是太忙碌,忙得无暇顾及这类事。烟汽熏天的铁板烧,是我不可多得的闲暇时光。生活于生存之上,生存尚不能满足,又谈何更高层次的吹毛求疵?

一个习惯的改变,或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丧失。


作者:hsfzxjy
链接:
许可:CC BY-NC-ND 4.0.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本文不允许被用作商业用途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«Information Theory: Entropy and Mutual Information

OOPS!

A comment box should be right here...But it was gone due to network issues :-(If you want to leave comments, make sure you have access to disqus.com.